網頁

2012/06/01

未出版--依納爵靈修中的教育精神-單元四-洞察

*這一章是內容比較難的一章,是深入我們的內心,探求內在,分辨觀察自己的心思意念;洞察的能力要從省察培養,省察時要分辨神類,面對自己時,就會看到三極謙遜。

單元四
大四:「洞察」DISCERNMENT
壹、「洞察」的意義
洞察的英文為Discernment,英文意為「the ability to judge people and things well[1],是一種判斷人的能力,也是可使事情更好的能力;英譯為中文為「識別();洞察();眼力;眼光;精明;敏銳」[2],「洞察」在中文意是「觀察清楚」[3],可說是人類專屬的特別能力。

一、聖經中的「洞察」
在聖經中,聖保祿宗徒曾經在致羅馬書時寫道:「其實,自從天主創世以來,他那看不見的美善,即他永遠的大能和他為神的本性,都可憑他所造的萬物,辨認洞察出來,以致人無可推諉。(120)[4],在此保祿宗徒特別指出,我們人可以從天地萬物的美善中觀察、辨別、洞察出天主的存在,人可以從萬物自然的規律、形成,得到一切萬物都是由天主創造的證明。

二、依納爵靈修中的「洞察」─由「省察」培養
在依納爵靈修中,洞察的能力是由每日的省察中逐漸培養出來,這能力主要幫助操練者分辨想法是出於自己或出於外界,自己的想法是出於自己的自由意志,出於外界則有可能是出於天主聖神,也有可能是來自惡神的誘惑。[5]依納爵在神操中,首先提到,在做任何神操時,都必須用到智力與意志這兩項官能,「智力用以推理,意志用以生情」[6],而且強調使用意志祈禱時,比單用智力領悟時,態度要更加虔敬。這是為了要幫助操練者與天主有更好的關係,並能和天主有更親密的往來。對依納爵而言,在一切事上尋求天主是他全部的生命,而省察就是幫助人在每天中尋求天主的方法。
省察在三十天的神操練操中,有著重要地位。依納爵要求每日要做兩次省察,但分三部分,第一,早上先定志,當決定要改正或去除某項缺失或罪過時,在早上先下定決心要改正。第二,第一次的省察在中午,第三,做第二次省察,在晚上,這些都是為了要改善自己。[7]依納爵在神操中清楚地寫下省察的做法:
一、為所受的恩惠,感謝我等主天主。
二、求賜聖寵,用以認識自己的罪過而加以悔改。
三、捫心自問:由起身始至眼前省察止,逐時逐刻地考察;先考察思想,後考察言語,最後考察行為,次序與專題省察上所說的相同。
四、為一切過失,求主寬宥。
五、賴主聖寵,定志改遷。[8]
當操練者每天兩次,連續三十天不間斷地做省察後,可以培養出分辨和洞察的能力,洞察出天主透過這些察省出的事務對操練者發言,使操練者將省察所得以行動落實於日常生活,或改正、或修正、或決定實行,即是活出天主的旨意。
現代的耶穌會士為能讓一般信友在日常生活中亦能實行省察,發展出適合信友的省察方式,按照現代人能接受的語言,用簡易的方式幫助人在每天的生活中建立省察的習慣,重要的不是觀察自己的倫理行為的好壞,而是要藉著每天對自我「觀察和反省」的態度去看兩件事:1.在一天的過程中,自己看到、聽到、感覺到什麼?2.藉著這些事,耶穌要告訴我什麼?之後再做省察:
1.謝謝你......
  天主,謝謝你臨在我生活中的每一時刻...(意識到天主看見你,了解你。聖詠1391-5
2.請光照我......
  天主,請增加我的意識,體驗到你臨在我的生活中,領導我,塑造我,並敏銳地覺察到我阻礙你的工程。
3.請幫助我......
  天主,現在請幫助我回顧這半天(一天)你如何臨在我的生活中:
--你臨在今天的事件中...我的感覺中
--你召叫我...
--我對你的答覆...
4.對不起......
  天主,求你仁慈寬恕我、醫治我,今天的事件上我最需要你醫治的是...
5.請與我同在......
  我懷著希望堅信你愛的力量,我把自己交託給你照顧...(向天主訴說你最想要、或最需要的恩典...相信天主渴望賜給你這些禮物。)[9]
首先,「謝謝你」,以感恩的心開始省察,這是很重要的開始,可以從自身所體會到的一切大小事上感謝天主的臨在和陪伴,這是信仰中珍貴的一部分,另外,若不以感謝天主的照顧開始,很容易流於檢討別人,檢討天主,卻不願檢討自己,所以需要以感恩的心做為省察的開始,也是為培養這種生活態度,讓自己學習體會到天主在每個時刻、每件事上都看顧著我,為此而想要熱切地回應對祂的感謝之情,想要回應對天主的感恩,取悅天主最好的方式,依納爵強調,「在一切事中追求並事奉天主」,就是要自己在生活中遵照天主的旨意去生活。
第二是「請光照我」,這是開始省察前要做的重要步驟,就像在漆黑的房間內,我們什麼都看不到,一定需要光線才能看到東西,祈求天主的光照就如同向天主聖神請求一盞明亮的燈光,照耀自己的內在、外在、所行、所思,甚至是自己心中黑暗的一面,幫助我看到自己,也幫助我學習如同天主看自己;這樣可以發現自己與天主的關係,也會體會到天主充滿自己的生活,並讓天主引領我、修正我,使自己更深地體會到天主的眼光如何看待自己、看周遭的人事物、看這個社會與世界。讓自己可以迎向天主,在光明中行走;如有黑暗面,更需要天主的光照,看自己是否因著自我的私欲偏情而阻礙天主所要行的計畫。
第三「請幫助我」,這一點是省察的重要階段,請求天主幫助我回顧這半天或一天的時間,回顧天主如何在我的這些時間中臨在,而我自己的感受是如何,天主召叫了我做什麼,自己要如何回應天主。就像是在倒帶,自己看自己的生命電影,看哪一幕令自己印象深刻,哪一事件影響我的情緒、決定,觀察天主用什麼面貌出現在我生活中。這樣的省察不但會增進自己與自己的關係成長,也會幫助自己與別人的關係、與天主的關係更親密,使自我逐漸整合,並且在過程中學習分辨,哪一個事件是幫助我更走向天主,哪一事件使我心遠離天主,都可在這個階段中做省察,培養出洞察的能力。
第四「對不起」,這是一個反省的時刻,並不是要讓人陷於罪惡()或羞愧當中,而是在天主的愛中,除了感謝天主的愛、陪伴、引導之外,如果有遠離天主的思想、言語、行為,需要對天主說抱歉。看自己是否有該做而沒做好的事,或是應該不做卻做了的事,在這個時刻,在天主的愛中,向天主開放,表達我們的懊惱、自私、軟弱、痛悔時,求天主給我們力量面對自己,向祂尋求醫治、肯定、鼓勵、寬恕與和好,讓天主的慈愛來引領我們,而不是讓自己停留在自責、懊悔、羞愧的層面上,讓天主接近我們,也讓我們更接近祂。在這個過程中,逐漸褪去舊我、自私的喜好,而逐漸生長出新我,因著天主的寬恕、與天主的和好更接近天主。
第五「請與我同在」,當我們有著懊悔的心,請天主寬恕我們之後,會感受到,即使我自身是個如此不完美的人,但天主還是深愛著我們。因此自己願意做更好的改變,而將付諸行動;或有什麼該停止,不該繼續做的,就下定決心不再繼續;也或許看到的是到目前為止有很好的行動和效果的事,求天主聖神幫助繼續下去,繼續帶來聖神的果效,以答覆天主對我們的召喚。這會讓我們不斷地體會到天主愛的力量,並願意把自己再一次交給天主,接著向天主祈求一切所需要的恩典,並渴望更深地與天主結合,讓自己更深地與天主同在,並更願意事奉天主,這是一個帶著希望的結束,對明天懷有更深地希望,讓天主引導我的生活。
藉著「省察」的方法,可以幫助意識自我和源於自我生命的力量,並開始對自我的精神更加敏感,自我精神有自己的渴望、力量、本源,逐漸找到自我精神成長的源頭─天主,開始對天主開放,並且接受天主的幫助。這是一個祈禱的時刻,藉由省察看到的一切,體會到這是天主給我的召叫和使命,更清楚地知道自己在所身處的環境、社會、世界中有應負的責任;並且體會到時代的訊息,和天主聖神的推動,讓自己更能在任何環境與人的身上遇見耶穌基督,答覆祂對我的召叫。
從省察的過程與內容可以看出,洞察的辨別、觀察等能力可從每天的省察中逐漸培養出來,而從省察中逐漸發展出「分辨神類」,則是洞察後出現的重要結果之一。

三、省察後出現的洞察─「分辨神類」
省察者應要留意每日生活中出現的善與惡,依納爵認為人的精神常會在善惡之間擺盪,如果只有外在法律、教條、準則等束縛,並不能幫助人每一次都做出善的決定。因此依納爵要求神操的操練者要去分辨,自己的心神意念是引導自己走向天主還是遠離天主,分辨有什麼勢力會影響甚至會阻礙人去為天主、為人服務的理想。在省察的祈禱中,我們祈求獲得心靈自由的恩寵,因為人能夠洞察這兩種不同力量的智慧。
依納爵建議省察者在兩個領域中做分辨,以能辨別是出自於「善神」或「惡神」,在此依納爵並不論及魔鬼,他是以「我們人性的仇敵」來稱呼惡神,因為在我們每個人的心中,都有兩種力量在活動,一種力量是導致生命,另一種力量是導致死亡。這兩個需分辨的領域是,第一,分辨什麼是天主的旨意,這是要分辨我與耶穌真正的關係,與我真正投入這個世界的行為;第二,分辨在我心中運作的不同神類,就是辨明什麼活動會導致生命或死亡。[10]在分辨領域之後,即分辨是來自善神或惡神的活動,分辨過程中,有不同的標記可以參考:
來自惡神的活動(想法、動作、反應),有下列四個標記:
˙自我價值感的失落。看輕自己,用那些自己從來不會對別人用的方式來談論自己。
˙希望消失,黯淡無光。
˙覺得受阻、被困、走投無路,或在原地打轉,有如墮入黑洞一樣。剛有了方向,就迷失方向;始終沒有出路。
˙全然的沈重感。
來自善神的活動,有四個與此正好相反的標記:
˙恢復自信,具有真正的自我價值感。
˙充滿希望,前途光明。
˙具有真正的行動感:「我在這件事上能有所作為」,「事情不是那樣的,我要做出一些事來,我能做出一些事來」。
˙好像缷掉了什麼負擔似的,感到輕鬆、自由。[11]
另外,惡神還有一個重要的藉口可以被查覺,即是「只要…」,惡神常使我們脫離現實,讓我們對過去產生憤恨之心,「只要我那時(通過考試)…,現在的情況就會好多了。」這樣一來就會減弱了我們在現實生活中的戰鬥力,正中惡神的詭計,因為我們不敢正視現實,就會造成挫折、混亂,因而失去平安。相反的,善神在我們心中,幫助我們腳踏實地,面對現實,引導我們對過去存有感恩的心,對現在存著開放的心,對未來懷抱信任的心。[12]
藉由每日省察,幫助省察者培養分辨的能力,並決定跟隨耶穌基督的價值觀,依納爵還希望操練者能學習看到天主所喜愛的另一種德行─謙遜。

四、省察學習另一種洞察─三級謙遜
謙遜是一種德行,不只是在於個人的修養性情,也在於個人實踐出來的行為中,在依納爵的《神操》裡,他提出要使人完全嚮往耶穌基督的真道時,需要有經歷這三級的謙遜才行,
第一級謙遜,盡我所能地,謙卑自下,為在一切之上遵從我等主天主的法律,甚至即便使我做普世萬物的主人,或為保存我現世的生命,也決不願故意犯一條大罪,干犯一條天主的或人定的誡命。
第二級謙遜,比第一級更完美,就是假令我已達到這種境地─即為事奉天主及救己靈魂功效相等的話─,我也決不願欲、也不貪想佔有財富,勝於貧困,希圖尊榮勝於屈辱,企望長壽勝於早夭。此外,即便為全部受造物,或為保全一己的生命,也決不肯有意犯一項小罪,
第三級謙遜是最完美的,除了概括第一第二兩級之外,尚有以下的特點:即假令至尊天主受同等的光榮及讚頌,為則效基督,為真實肖似基督我等主,寧願偕同貧窮的基督挑選貧窮,不願挑選財富,寧願偕同飽受侮辱的基督受侮辱,不願享尊榮;並切望為基督被人視為輕浮昏愚的蠢物,不願在此人世被人視為明哲聰明的人,因為基督曾先被人視為輕薄瘋癲![13]
第一級謙遜即是要遵守基本法律「十誡」(出谷紀201-17)[14],但若喜愛錢財大過於追求天主,則無法達到第二級謙遜;第二級謙遜是要我們以天主聖言為中心,而能夠分辨出哪些事務可幫助我更接近天主,並決定是否對這些受造物做出取捨的決定;第三級謙遜是,要努力完全肖似耶穌基督,願意走耶穌為我選的道路,「我熱愛那位為我降生成人(《神操》104)的主耶穌的程度,能使我願意一生中揀選祂所揀選的道路,而放棄另一種同樣能取悅天主的生活方式。祂為我使自己空虛(2:7),我現在也願意脫去一切與祂無關的身外物,只有天主才能使我完美無瑕,天主就是精煉我者。[15]這是相當大的成全之愛,也是完全效法耶穌基督的路。依納爵希望操練者走在完全效法天主子耶穌基督的路上,使我們成為天父所喜悅的子女,行出天父所喜悅的事來,這也是省察最重要的目的。

五、耶穌會士洞察之實例
依納爵的夥伴法伯爾就洞察到,耶穌會士兄弟之間的情誼,會幫助自己能自我認識,也幫助自己走上成全的道路。
法伯爾認為,對耶穌會士來說,兄弟之間的情誼是最有效的成全之路,因為這情誼的目的,是為了使「在基督內同屬一體的弟兄之間保持心神的團結」,而這團結會幫助自己意識到自己是誰、為何在這團體中,因此也就間接幫助自己的成全。
對於得到弟兄之間情誼,法伯爾建議的第一步驟是,總是看弟兄勝於自己。將自己的意見和判斷放下,將弟兄的意見當成是自己的意見。第二是,效法他人的優點。注意弟兄之間符合會規的德行和舉止,並加以效法;在這同時也注意別人的缺失,看哪一點上最容易犯同樣的缺失。但是此時,如果有憎惡他人的感受出現時,需要譴責自己太過草率地作出刻薄的判斷。
法伯爾說,這種對他人的嫌棄或厭惡需要馬上連根拔除,不要停止拔除的工作,直到它完全被根除為止。他認為,當我們看到別人身上的某些缺失的時候,正是省察自己是否犯同樣缺失的好機會。[16]
法伯爾要求自己永遠要先看弟兄,把自己放下,其次是效法他人的優點,在他的身上,可以學得省察的態度和果效,並看到洞察後的結果,使自己走向更成全的道路。

貳、將洞察的態度運用在教育上
一、省察出現的效果─由洞察發現使命
持續地省察,會使省察者培養出洞察,看到一種使命─觀察、看到就是被召叫。使省察者更清楚地知道,在我們所處的環境中,自己所需要負的責任,就是自己的使命。省察者可以藉由所身處的團體,激發出團體的責任與共同的使命,一同去答覆時代的需要。
這些使命不一定是在一些特定或是持久的事情上,而是要在每日的省察中看到不同的時代訊號、社會和人類的需要加以分辨,對於不同的需要,就會出現不同的使命。並且在這些眾多的使命中,尋找哪些是更重要、更具普遍性的事,以「更」的精神分辨急迫性,持續不斷地分辨、尋找、發現天主的旨意,並以實際的行動去答覆這些具體的使命。

二、由洞察培養出革新與創造的精神
在依納爵的靈修中,很重要的特質之一是分辨意識的培養。這種洞察需要在自己的生活態度、社會文化中培養,在分辨善惡的意識上,特別是我們中華文化,在看「罪」的部分時,會顯得不舒服或不自在。但在信仰中,我們相信天主有無限的愛和力量讓我們看到光明面,也邀請我們反省,耶穌的生活中亦有發生罪的問題、後果及影響,藉由閱讀聖經,反省耶穌的生活,可讓我們看到自己的生活有完全不一樣的可能性。這是藉由神操而改變人的方法,神操的效果要讓人明瞭,現在的世界雖然不是按照我們所期望的樣子,也不是天主所想要的樣子,而是已經被強烈扭曲和破壞,但是可以透過耶穌基督,重新被建立起來,可以讓世界變得比現在更美好。
因此,由這個靈修中,逐漸帶出了一種革新與創造的精神,它帶出了耶穌基督一直看重的愛、正義與和平,這也是聖經中耶穌所要分享給我們的天國,以及祂願意做什麼。神操帶給人的是,讓人重新整合,吸引人回歸到與天主適當的關係當中,也幫助人因而回到人與人彼此之間、人與自然之間的適當關係中。當我們重新以新的眼光看世界時,就不再視這世界的不公義、痛苦為理所當然,因著這些洞察和價值觀做為準繩,就會以實踐的態度去行動,這是一種挑戰,因為它可能會挑戰個人的利益,需要在每時每刻讓自己努力以耶穌的思想而思考,以祂的行為做典範而行動。即使是從最微小的一件事開始,也可能非常艱難,但這樣卻會帶來非常大的創造性的革新的精神與全新的自由。[17]

小結
        依納爵由省察帶出的洞察能力,在教育上是要培育學生有對價值觀、對態度、對評估判斷標準的態力,並且要培育學生有自律的精神,要求學生在學習上有認真及持久的耐心、對理性有嚴謹的態度、審視相互抗衡的觀點,也要看重人性的尊嚴,並負責促成他人的人性發展,這樣才能培養學生有建立一套完整的價值體系。這是一個教導學生追求正義的教育,教導學生可以追求和平,要有適當知識和嚴格的批判思考,才能在日後的生活中在為正義工作時有更有效力,並在實際的生活中抗衡以消費為主流的價值觀,以及努力爭取更公義的世界。


"本研究來自於輔仁大學耶穌會使命室學生價值觀培育計畫"

[3]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,http://140.111.34.46/newDict/dict/index.html
[4] 思高聖經學會譯,《聖經》,頁1740
[5] 依納爵,《神操》32號,頁28
[6] 依納爵,《神操》第3號,頁14
[7] 依納爵,《神操》24-26號,頁25-26
[8] 依納爵,《神操》43號,頁32-33。現代版的省察內容由耶穌會中華省改編:1.憶起你存在於天主的臨在內。2.為所獲得的恩惠感謝天主。3.祈求察覺聖神的幫助。4.現在省察你這一天如何生活。5.以和好的話語祈禱並決志。詳細的省察內容可參見耶穌會中華省網站:http://www.amdgchinese.org/big5/sections.php?cat_id=2&s_id=6&ss_id=14&sss_id=3
[9] 引用同上註。
[10] Patrick OSullivan, S.J.著,依瓊譯,《扎根─增進我們與天主的關係》,台北:光啟出版,19995月,頁137
[11] Patrick OSullivan, S.J.著,《扎根─增進我們與天主的關係》,頁138-139
[12] 同上註,頁139
[13] 依納爵,《神操》,165-167號,頁69-70。 
[14] 《聖經》,頁107-108。在《聖經》申命紀56-21亦有相似的十誡記載,頁242-243
[15] 麥健泰著,謝婉華譯,〈人子的道路(8:27-10:53)〉,《神思》,第25期,19955月,頁17-26http://www.xhchina.org/shensi/neir/S025d.htm
[16] 保祿.顧定豪(Paul Coutinho, SJ.)著,《依納爵神恩的理想─與天主親密的結合》,頁100-101
[17] 參考耶穌會中華省,我們的精神-依納爵靈修-介紹、方式 http://www.amdgchinese.org/big5/sections.php?cat_id=2&s_id=6&ss_id=15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